第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推出5个月后,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呼声节节高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传言和误解”后,有消息称管理层将在周三(1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是否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记者近日连线采访了数位知名经济学家,他们均表示有必要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不过二度出台一揽子计划的可能性较小,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将偏向民生和消费,医药、农业、新能源、房地产、银行、家用电器、汽车、纺织、电子信息九大板块可能因此受益。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认为,各大国在不久前召开的G20峰会上达成了刺激经济共识,那么中国在峰会结束后可能要有所表示。而这个表示,也许就是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
事实上,G20峰会结束不到一周,日本和澳大利亚就已接连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增长模式上有相似之处:都强烈地依赖出口,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两国的出口都受到重创。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日本出口降幅在50%左右,而中国降幅超过20%。自金融风暴以来,日本已陆续出台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而在不久前日本政府又敲定了约合154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规模年度补充预案。此外,澳大利亚中央银行4月7日宣布,将该行基准利率隔夜现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这是49年来的最低水平。房四海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看中国。”
回暖不是复苏
由于今年一季度是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后的首个季度,因此该季度宏观数据如何将决定管理层未来三个季度的政策思路,也将为新一轮经济政策能否出台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去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来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整体转暖,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经济或已回暖。但不少专家认为,回暖并不意味着复苏。一季度数据喜忧参半。新华海外财经报道称,一知情政府官员透露3月份CPI和PPI同比增速双双下降。若该数据属实,那么两数据不仅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而且环比增速首次同为负,这预示着中国仍没有走出通缩。该官员还表示,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将持续下降,而PPI可能在8月前进一步恶化。
作为反映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未来能否转暖的风向标。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统调数据显示,3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同比下滑2%左右;3月全月发电量则同比下滑了0.7%。
4万亿投资效果并不乐观
在经济低迷时期,以政府主导的刺激政策由于其辐射行业广、涉及阶层多、产生效用快、投入资金大而备受全民关注。
去年11月4万亿投资出台时,市场一片沸腾,有人甚至乐观估计,这一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效果,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达2个百分点以上。若果真如此,几乎可以抵消出口萎缩的负效应。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不是很乐观。除了机械行业、电器、交通运输在近期有转暖迹象外,其余各行业均不乐观。”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了4万亿投资调整后的资金配置,基建投资由之前的2万亿下调至1.5万亿,但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不过,基建所必需的钢铁并未因基建投资占4万亿刺激计划比重最大而改变产能过剩的状况。国内钢铁最大生产商宝钢继续下调5月份出厂价格,其中线材价格下调500元/吨。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大部分是投向基础设施,但是基础设施对钢材的需求本质上是刚性的,难以独力拉动钢材的消费。并且在当前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大环境下,国家经济刺激方案效果的显现仍需时日。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是最早预测国家会出台刺激经济方案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认为,4万亿投资以基建为主导,缺乏一些短期能见效且针对消费的措施。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旨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方案实施以来并未有效拉动内需。今年前两个月,代表居民消费意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减少,而且前两个月的同比增长率也出现下滑。而另一关乎居民消费意愿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环比下降。
国家还有很多牌可以出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中国“弹药”充足,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方案。这席话给市场留下关于第二轮新经济刺激计划的无限遐想。
上周中金公司的最新策略报告表示,国家可能在二季度后期推出新一轮政策,其中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不过,房四海认为,要在下调利率上做文章的空间比较小,“减税,还利于民才是根本。”房四海表示,尽管以增值税和营业税转型为主要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已经开始,但是调整的力度和细化程度仍不够。
房四海说,减税的最终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金证券在策略报告中提及,“第一轮经济刺激主要侧重于投资,国家希望通过投资的拉动能使经济走出衰退,但随着投资效用递减,未来可能推出的第二套刺激方案,将会把着眼点向消费需求倾斜。”国金证券认为,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很多: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对社保、医疗的投入,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低端消费、加大对就业影响大的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
龚方雄近日也表示,如果还会有一些政策的话,则重点应该在消费方面,因为中国经济要持续复苏,根本问题在最终需求,出口是没办法指望的。事实上,国家近来新推的一些政策已显露向民生倾斜迹象,如8500亿医改投入、年内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消费券投放力度等。但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告诉记者,“重点扶持出口行业是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的主要立足点。”高善文解释,目前出口的恶化可能出乎政府预期,所以“国家一定会在此上下大力气。”
尽管对于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将针对哪些方面观点不一,但是很显然的是,国家在政策制定上还有很多牌可以出。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言,目前财政赤字占GDP的规模只有2.9%,未来应付各种不测还有回旋余地。
【延伸阅读】
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或下周推出 9行业受益
另据东方早报报道:以4万亿计划为核心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已实施了5个月,在宏观经济不甚明朗的今天,七位知名经济学家均向理财一周报表示有必要推出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方案。
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最快有可能在下周三推出,预计将偏向民生和消费。医药、农业、新能源、房地产、银行、家用电器、汽车、纺织、电子信息九大板块可能因此受益。
第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推出五个月后,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呼声节节高升。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传言和误解”后,有消息称管理层将在下周三(4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是否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本周理财一周报连线采访了七位知名经济学家,他们都表示有必要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不过二度出台一揽子计划的可能性较小,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将偏向民生和消费。
二次刺激就在下周?
在经济低迷时期,以政府主导的刺激政策由于其辐射行业广、涉及阶层多、产生效用快、投入资金大而备受全民关注。
去年11月,国务院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该规划是未来两年中国投资的全景图,涉及基建、教育、环保、住房、社会保障等几乎涵盖百姓生活的全部。
这一揽子刺激方案直接刺激了A股市场。去年11月以来,沪深两市一路上涨,目前上证综指已大涨近800点,两市有超过50只股票创出了历史新高。
经济刺激方案就好像一支兴奋剂,让陷入僵局的实体经济重燃热情,也使得萎靡不振的虚拟经济提前活跃。不过,目前实体经济仍在底部,而政府在是否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上的态度也“暧昧”不定。
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聊天中表示,虽然一些经济指标已经好转,但面对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将随时准备出手更坚决有力的措施,减少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三天后,3月2日,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在一份报告中提及,“有官员暗示不排除出台两年投资8万亿到10万亿新刺激计划的可能。”
这个报告与彭博社的一条新闻将第二轮新经济方案大猜想推向高潮。就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彭博社援引中国前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话,表示温家宝总理将在全国人大开幕会上宣布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此言一出,沪深两市火速蹿红。当日,上证综指暴涨6%,深成指涨幅接近7%,两市百余只个股涨停。
但直到“两会”结束,国人也没有盼来中国政府的第二个新经济刺激计划。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明“那是一个传言和误解”。但政府的辟谣并没有终止这支狂想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我和一些学界朋友聊天时,好几次听他们提起国家要推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
3月22日,又有媒体报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国家已就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做出方案。但第二天,贾康通过媒体否认这一说法,他将此前的观点纠正为:“只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就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做出预案。”
本周三,贾康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预案已经有了。”
有媒体报道,本月10日至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将分别召集钢铁、汽车、煤炭、石化、纺织、建材、机械、物流等多个行业协会的人士,和统计局一起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4月15日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将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是否有必要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在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出台之前,国家曾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调研,而这一次国家二度派出24个调研组分赴全国,除了对4万亿进行全程追踪外,也可能是为新一轮经济方案出台进行实地调研。
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或已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最后阶段。4万亿收效未显现
去年11月4万亿政策出台时,市场一片沸腾,有人甚至乐观估计,这一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效果,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达2个百分点以上。若果真如此,几乎可以抵消出口萎缩的负效应。
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不是很乐观。除了机械行业、电器、交通运输(主要是小排量汽车、重卡)在近期有转暖迹象外,其余各行业均不乐观。”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了4万亿投资调整后的资金配置,基建投资由之前的2万亿下调至1.5万亿,但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
不过,基建所必需的钢铁并未因基建投资占4万亿刺激计划比重最大而改变去年后期产能过剩的状况。国内钢铁最大生产商宝钢继续下调5月份出厂价格,其中线材价格下调500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大部分是投向基础设施,但是基础设施对钢材的需求本质上是刚性的,难以独力拉动钢材的消费。并且在当前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大环境下,国家经济刺激方案效果的显现仍需时日。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是最早预测国家会出台刺激经济方案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认为,4万亿投资以基建为主导,缺乏一些短期能见效且针对消费的措施。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旨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方案实施以来并未有效拉动内需。今年前两个月,代表居民消费意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减少,而且前两个月的同比增长率也出现下滑。而另一关乎居民消费意愿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环比下降。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323亿元,较1月份10756亿元环比下降15.4%,当然1月份绝对总额明显大于2月份,主要原因是1月份包含春节节日因素,但1月份的绝对总额与去年12月相比,仅微量上涨。
此外,自4万亿刺激方案后,县级以下(含县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去年12月起连续三个月下降,数据分别为3520亿元、3471亿元和3066亿元。可见,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农村市场并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新经济刺激转向消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国“弹药”充足,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方案。这席话给市场留下关于第二轮新经济刺激计划的无限遐想。
央行的降息动作止于去年12月,不过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内的央行高层都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必要时还将下调利率。因此,关于下调利率的预期最为强烈。
本周四,沪市两市股指在尾盘拉升,被传是因国家将在下周宏观经济公布前进行27个基点的降息。
上周,建银国际报告指出,由于高于预期的信贷增长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的价格可能提高,将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估值由-1.5%上调至-0.5%;中国的通货紧缩状况可能持续到第三季度末。
因此,建银国际表示央行存在下调利率的空间,预计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个基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100个基点。
本周,中金公司的最新策略报告也表示,国家可能在二季度后期推出新一轮政策,其中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不过,房四海认为,要在下调利率上做文章的空间比较小,“减税,还利于民才是根本。”房四海表示,尽管以增值税和营业税转型为主要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已经开始,但是调整的力度和细化程度仍不够。贾康此前在接收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应该积极推进能源税向上调整。
房四海说,减税的最终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金证券在本周的策略报告中提及,“第一轮经济刺激主要侧重于投资,国家希望通过投资的拉动能使经济走出衰退,但随着投资效用递减,未来可能推出的第二套刺激方案,将会把着眼点向消费需求倾斜。”
国金证券认为,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很多: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对社保、医疗的投入,继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低端消费、加大对就业影响大的服务行业(如软件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龚方雄近日也表示,如果还会有一些政策的话,则重点应该在消费方面,因为中国经济要持续复苏,根本问题在最终需求,出口是没办法指望的。
事实上,国家近来新推的一些政策已显露向民生倾斜迹象,如8500亿医改投入、年内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消费券投放力度等。
但是,高善文告诉记者,“重点扶持出口行业是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的主要立足点。”高善文解释,目前出口的恶化可能出乎政府预期,所以“国家一定会在此上下大力气。”
尽管对于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将针对哪些方面观点不一,但是很显然的是,国家在政策制定上还有很多牌可以出。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言,目前财政赤字占GDP的规模只有2.9%,未来应付各种不测还有回旋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