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专业进口沙伯基础创新、台化出光、韩国湖南石化、韩国三养、韩国三星、俄罗斯咯山石化、日本旭化成工程塑料原料
“熄灯一小时”的意义
添加时间:2009/3/31 10:05:31  编辑:KING  浏览:1077次  来源:本站新闻                 

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的24个时区2000余座城镇,“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今年的“熄灯”行动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地参与。对于国人来说,能和世界人民一起倒计时、“熄灯”、欢呼、畅想,似乎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然而,浪漫之后,它是否给我们的环保观念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这样的活动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意义深远?

  地球的一小时

  与母亲的365天

  不仅大城市,在很多西部城市和中小城镇,一些民众也通过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表达要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民众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折射出国人参与意识的提升。“地球一小时”活动能否触发国人的节能与环保意识,从而固化为实际行动,值得关注。

  很遗憾,我未能参与这场全球性的活动。但要说到节能,我却从来不缺榜样。那就是我的母亲。在老家,家里总是装着节能灯,房间的灯总是开到最少的数量。在我这里住的哪些天,每个深夜当我起床上厕所,母亲若没有听到关灯的声音,总会起来查看。母亲习惯的养成,源自穷困的出身,源自日积月累。在她眼中,勤俭节约天经地义。

  母亲是平凡的,她不会有“觉悟”参加“地球一小时”这样的活动。但即便不参加这一“伟大”的活动,她仍然可成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榜样。不得不说,像母亲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无需他人的号召,他们本来就天天在践行节能与环保。在我眼中,与“地球一小时”相比较,“母亲的365天”不仅毫不逊色,甚至更加不易。

  说到节能与环保,我们总在呼唤提高全民意识。但节能与环保意识的提高,显然不是呼吁就能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重视。唯有发自内心,才有可能将节能与环保当作美德,才能长期践行。不能真正认识环保与节能的重要性,只把其当作一种“时尚”,只会难以持久。与“少开一天车”一样,“地球一小时”无疑也像是一场嘉年华、一个行为艺术,热闹过后,恐怕只剩“一地鸡毛”。刘义昆(湖北  教师)

  有多少灯本该熄掉?

  一小时不开灯,当然也省不了多少电,但“熄灯”的意义,恰恰是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体验能源紧缺对生活的影响,或者说是感受能源危机。拒绝这“一小时”,更提醒我们反思,平常时节,还有多少本不该开的灯总在灯光璀璨?

  明明是艳阳当头,晴空万里,然而却将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弄得伸手不见五指,再把吊灯、顶灯、壁灯以及所有的灯统统打开,然后再坐在这灯火辉煌中开会——这种模式,在许多地方比比皆是,以至于习惯成了自然,不拉上窗帘不点亮电灯那就反而不像开会了。再比如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小小城镇,也在争先恐后地“亮化”,搞“不夜城”。某地甚至把通往邻市40公里长的城际公路也弄成了“不夜路”,有人计算,“不夜路”一晚上大约要耗电8000度。如此“亮化”,可谓登峰造极。

  除了不该开的灯,还有颠倒季节的穿衣。夏天披毛衣、冬天穿衬衣,这样的着装模式这些年似乎已成为不少地方党政机关办公大楼中的常态。之所以会有这种怪象,乃是因为办公室内的空调不是夏天打得太冷就是冬天打得太热。太冷受不了自然要披毛衣,太热受不了自然要穿衬衣。

  说到危机感,总有人认为是危言耸听。其实,之所以有危机感一说,恰是因为危机还没有真正降临,还有应对危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才要我们去“感”;如果真的危机临头,那就不叫危机而叫灾难,还要“感”什么呢?而不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那么所谓如果,还会仅仅是如果吗?奚旭初(江苏 编辑)

  “地球一小时”:

  无反思则伪浪漫

  在这样一个号称“娱乐至死”的年代,靠各种各样的全球性活动来推广一项着眼远大的倡议,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行做法。在环保领域,既有提倡一天不开车的“无车日”,也有熄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毋庸讳言,类似“地球一小时”之类的活动,只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且,具体到实际参与者,这一象征意义也最多只能反映出人们在“形式主义环保”方面的喜好不同,而不能据此判定其在生活中是节能典范还是浪费大户。

  有业内人士说,这一活动让北京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7万千瓦。可是马上有人指出:我国电网以煤电为主,机组熄火和启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全国都停电一小时不仅不会节约能源,可能反而会增加正常的煤耗。其实这样的讨论都偏题了,仅仅依靠在某个晚上“集体熄灯一小时”来节约用电,肯定是非常荒谬的。

  组织者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意识:一是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是对地球的责任意识。然而,与其让人们为了地球家园而节约能源,倒不如让他们为自己的钱包而节约能源。要让每个人都对地球负责更为实际的方式,其实是让他们首先都对自己负责。这个意义上,“地球一小时”真要有价值,不仅是要示范给社会公众去感受,更是要提醒给制度设计者们去反思。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每一次关灯都是为了自己少交电费,而不是为了形而上的地球母亲。可是,为何有那么多参与者宣称是“为地球母亲熄灯一小时”,却不是“为自己熄灯一小时”呢?

  凡是有足够资本宣称为地球母亲而关灯的,都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关灯一小时是否仅仅为了成就一场虚伪浪漫的娱乐活动——就像烛光晚餐,是为了追求所谓浪漫,而绝不是为了地球母亲。如果有那么多耗能大户只需为地球母亲而无需为自身利益而关灯,而他们又恰恰是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主力,这难道不很无聊吗?

  舒圣祥(浙江 职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09-2011 宁波金赛亿进出口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塑在线
地 址: 余姚市中国塑料城Z1503B(信息中心往西100米)
电 话: 0574-62539528 传 真:0574-62539527 浙ICP备05088096号